三相电压不平衡
GB/T15543-2008《电能质量 三相电压不平衡》中规定:电力系统公共连接点电压不平衡度限值为:电网正常运行时,负序电压不平衡度不超过2%,短时不得超过4%; 低压系统零序电压限值暂不做规定,但各相电压必须满足GB/T 12325的要求。接于公共连接点的每个用户引起该点负序电压不平衡度允许值一般为1.3%,短时不超过2.6%。
波动和闪变
GB/T 12326-2008《电能质量 电压波动和闪变》规定:电力系统公共连接点,在系统运行的较小方式下,以一周(168h)为测量周期,所有长时间闪变值Plt满足:≤110kV,Plt=1;>110kV,Plt=0.8。以及单个用户的相关规定。
电压暂降与短时中断
GB/T 30137-2013《电能质量 电压暂降与短时中断》定义:电压暂降是指电力系统中某点工频电压方均根值突然降低至0.1p.u.~0.9p.u.,并在短暂持续10ms~1min后恢复正常的现象;短时中断是指电力系统中某点工频电压方均根值突然降低至0.1p.u.以下,并在短暂持续10ms~1min后恢复正常的现象。
指标含义:
电压不平衡是指三相电压的幅值或相位不对称。不平衡的程度用不平衡度(电压负序分量和正序分量的方均根值百分比)来表示,典型的三相不平衡是指不平衡度超过2%,短时超过4%。在电力系统中,各种不平衡工业负荷以及各种接地短路故障都会导致三相电压的不平衡。
过电压是指持续时间大于1分钟,幅值大于标称值的电压。典型的过电压值为1.1~1.2倍标称值。过电压主要是由于负载的切除和无功补偿电容器组的投入等过程引起,另外,变压器分接头的不正确设置也是产生过电压的原因。
欠电压是指持续时间大于1分钟,幅值小于标称值的电压。典型的欠电压值为0.8~0.9倍标称值。其产生的原因一般是由于负载的投入和无功补偿电容器组的切除等过程。另外,变压器分接头的错误设置也是欠电压产生的原因。
电压骤降是指在工频下,电压的有效值短时间内下降。典型的电压骤降值为0.1~0.9倍标称值,持续时间为0.5个周期到1分钟。电压骤降产生的原因主要有电力系统发生故障,如系统发生接地短路故障;大容量电机的启动和负载突增也会导致电压骤降。
电压骤升是指在工频下,电压的有效值短时间内上升。典型的电压骤升值为1.1~1.8倍标称值,持续时间为0.5个周期到1分钟。电压骤升产生的原因主要有电力系统发生故障,如系统发生单相接地等故障;大容量电机的停止和负载突降也是电压骤升的重要原因。
供电中断是指在一段时间内,系统的一相或多相电压低于0.1倍标称值。瞬时中断定义为持续时间在0.5个周期到3秒之间的供电中断,短时中断的持续时间在3~60 秒之间,而持久停电的持续时间大于60秒。
电压瞬变又称为瞬时脉冲或突波,是指两个连续的稳态之间的电压值发生快速的变化,其持续时间很短。电压瞬变按照电压波形的不同分为两类:一是电压瞬时脉冲,是指叠加在稳态电压上的任一单方向变动的电压非工频分量;二是电压瞬时振荡,是指叠加在稳态电压的同时包括两个方向变动的电压非工频分量。电压瞬变可能是由闪电引起的,也可能是由于投切电容器组等操作产生的开关瞬变。
电压切痕是一种持续时间小于10ms的周期性电压扰动。它是由于电力电子装置换相造成的,它使电压波形在一个周期内有超过两个的过零点。由于其频率非常高,用常规的谐波分析设备无法测出,因此以前一直末把此项作为电压质量的一个指标。
改善措施:
(1) 改善用电功率因数,使无功就地平衡。
(2) 合理选择供电半径.
(3) 合理选择供电系统线路的导线截面。
(4) 合理配置变、配电设备,防止其过负荷运行。
(5) 适当选用调压措施,如串联补偿、变压器加装有载调压装置、安装同期调相机或静电电容器等。
供电电压超过允许偏差的原因有哪些?
(1) 供电距离超过合理的供电半径。
(2) 供电导线截面选择不当,电压损失过大。
(3) 线路过负荷运行。
(4) 用电功率因数过低,无功电流大,加大了电压损失。
(5) 冲击性负荷、非对称性负荷的影响。
(6) 调压措施缺乏或使用不当,如变压器分头摆放位置不当等。
(7) 用电单位装用的静电电容器补偿功率因数没采用自动补偿。
总之,无功电能的余、缺状况是影响供电电压偏差的重要因素。传统的电能质量测试手段存在着局限性。海亿达能源科技研发EPDS™智能配电系统即 电能质量监测改善系统,建立了遍及全网的电能质量在线监测网,以及一套统一开放的监控和管理平台,动态监测电网电能质量水平,进而针对严重影响电网电能质量的干扰性负荷进行改造,有效地提高了电能质量管理水平。也是利用现代测量控制技术和数据处理与通讯技术,在经济合理的成本下实现对用户端包括电源进线到终端用电设备在内的全部配电用电系统设施的管理控制,大幅提高配电用电系统与设施的运行与管理效率,降低运营成本。